?氣動電磁閥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電磁力與機械力(彈簧力)的相互作用,驅動閥芯在閥體內移動,從而改變氣流通道的通斷狀態(tài),實現(xiàn)對壓縮空氣的精準控制(如通斷、換向、流量調節(jié))。其核心是 “電信號→機械動作→氣路切換” 的轉化過程,具體可分為直動式和先導式兩種主流結構,原理如下:
?

一、直動式氣動電磁閥:電磁力直接驅動閥芯
適用于小通徑(通?!?mm)、低壓(≤0.5MPa)場景,結構簡單,響應速度快(≤50ms)。
工作過程:
斷電狀態(tài):
電磁線圈不通電,無電磁力。
復位彈簧處于自然伸展狀態(tài),推動閥芯封堵進氣口(P 口),同時打開工作口(A 口)與排氣口(R 口)的通道,此時氣路狀態(tài)為 “P 口封閉,A 口排氣”(如二位三通閥的初始狀態(tài))。
通電狀態(tài):
線圈通入電流(交流 AC220V/DC24V 等),產生電磁力,克服彈簧彈力吸引閥芯向上移動。
閥芯位置改變:封堵排氣口(R 口),同時打開進氣口(P 口)與工作口(A 口)的通道,壓縮空氣從 P 口進入,經 A 口輸出至氣動執(zhí)行器(如氣缸),實現(xiàn) “P 口→A 口導通”。
再次斷電:
電磁力消失,彈簧彈力推動閥芯復位,氣路恢復至斷電狀態(tài),完成一次切換循環(huán)。
特點:無需外部氣壓輔助,可在零壓力下工作,但電磁力需求大,適合小流量場景(如精密儀器氣路控制)。
二、先導式氣動電磁閥:先導氣驅動主閥芯
適用于大通徑(≥8mm)、高壓(0.1~1MPa)場景,通過 “先導閥控制主閥” 的二級驅動,降低對電磁力的需求,流量更大。
工作過程(以二位五通閥為例):
斷電狀態(tài):
先導線圈不通電,先導閥芯在彈簧力作用下封堵 “先導進氣口”,同時打開 “先導排氣口”。
主閥芯兩側氣壓平衡(均與排氣口連通),主彈簧推動主閥芯左移,此時氣路狀態(tài)為:進氣口(P)→工作口(B)導通,工作口(A)→排氣口(R)導通(氣缸活塞桿縮回)。
通電狀態(tài):
先導線圈通電,電磁力吸引先導閥芯移動,打開 “先導進氣口”,關閉 “先導排氣口”。
部分壓縮空氣(從 P 口分流)經先導通道進入主閥芯右側氣腔,產生壓力差(右側壓力>左側),推動主閥芯克服主彈簧力右移。
主閥芯位置改變:P 口→A 口導通,B 口→排氣口(S)導通,壓縮空氣驅動氣缸活塞桿伸出。
再次斷電:
先導線圈斷電,先導閥芯復位,主閥芯右側氣腔通過先導排氣口泄壓,主彈簧推動主閥芯左移,氣路恢復初始狀態(tài)。
特點:依賴一定的先導氣壓(通常≥0.1MPa),但可控制大流量氣路,適合工業(yè)自動化生產線(如大型氣缸驅動)。
三、核心原理總結
無論直動式還是先導式,氣動電磁閥的本質是:
能量轉化:將電能(電磁線圈)轉化為機械能(閥芯位移),或通過先導氣路將氣壓能轉化為機械能。
氣路切換:通過閥芯與閥體的相對運動,改變進氣口(P)、工作口(A/B)、排氣口(R/S)的連通關系,實現(xiàn) “通 / 斷” 或 “換向” 功能。
狀態(tài)保持:斷電時依靠彈簧力復位,確保氣路狀態(tài)穩(wěn)定,避免失控。
例如,在雙作用氣缸控制中,二位五通電磁閥通過切換 P→A 和 P→B 的導通狀態(tài),實現(xiàn)氣缸的 “伸出” 與 “縮回” 動作,而這一過程的核心就是電磁閥內部閥芯的精準移動。